来源:中共卓尼县委 卓尼县人民政府| 添加时间:2019年7月2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完善合作社运行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截止2018年底,共注册登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31个,入社成员达8128人,合作社涵盖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各个领域,助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如期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和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夯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一个“改”字。坚持问题导向,将中央和省州脱贫攻坚领域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体现政治、践行忠诚、考验能力的“试金石”,为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及时成立了全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主动扛起整改落实的政治责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整改落实,全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更加规范有序运营。
强化政策引领,突出一个“抓”字。一是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宣传培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广宣传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让广大干部和合作社成员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二是制定印发《卓尼县2019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方案》,按照合作社“12有”原则,对全县合作社运营情况进行逐村逐社实地调查摸底,按照“运营规范、运营较规范、运营一般、未运营和吊销注销”分类建立台账。经核查统计,全县运营规范的119个、运营较规范的64个、运营一般的369个、未运营6个、吊销注销273个,对未运营的6个合作社经过县上积极引导提升到一般运营合作社,依法依规按程序吊销注销273个专业合作社。
强力推进整改,突出一个“奖”字。在调查摸底核查的基础上,统筹安排2019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81万元,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运营规范的125个合作社(其中贫困村合作社96个)进行奖励扶持,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运营一般的合作社,借鉴“宕昌模式”,组建联合社4个,引导规模大、实力强的合作社采取整合方式合并重组合作社2个,同时引导8个合作社转型为家庭农牧场。截至目前,在册合作社552家,其中规范运营的239家、运营较规范的162家、运营一般的151家,规范提升合作社120家。创建县级以上示范社66个,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7.9%,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7个、州级示范社17个、择优评定县级示范社40个。
增强服务能力,突出一个“培”字。一是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择优选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县乡合作社辅导员83名,建立辅导员信息交流平台,指导合作社建立成员账户,修订完善章程,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等各项管理制度,着力提升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二是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4万元,以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现场观摩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合作社理事长和贫困户培训班两期。三是充分发挥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大对合作社的监测、管理和指导,按照示范合作社评定办法,积极开展县级及以上示范社创建活动,推荐10家合作社评审州级示范社;拟评定县级示范社60家,正在组织申报。
创新利益机制,突出一个“带”字。为强化利益联结,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效益,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订单生产、生产资料入股、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结合“三变”改革,积极指导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牧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55个,建设适度规模化特色种养业生产基地27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614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55%,为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