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务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信息
农民日报:崇农惜粮,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发布日期:2020-08-17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关乎每个人的日常,又涉及粮食安全问题,既是在呼唤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又是在倡导科学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和热烈响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各地各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狠刹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有效遏制之时,其他形式的餐饮消费中浪费现象还很突出,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存在,禁而难绝。比如,商务宴请中,追求上档次,吃一半,扔一半;团餐婚宴上,点得多,吃得少;一些学校、单位食堂里,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自助餐厅里,眼大胃口小,不管能不能吃完先拿一堆;飞机上未食用盒饭,直接被当成垃圾处理……食物浪费,令人心痛。据测算,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大量古训都提醒我们要敬天惜粮、爱惜食物,可如今为何餐饮浪费却司空见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极大丰富,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三个“远了”。一是离饥饿远了。人们在“吃得饱”后,又要追求“吃得好”“吃得多样”“吃得健康”,逐渐淡忘了饥饿的滋味,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人更是不知饥饿为何滋味,以为食物极大丰裕是理所应当。二是离食物源头远了。过去我国有80%以上人口是农民,春种秋收、起早贪黑,多少次烈日当空,多少次披星戴月,方能赢得丰收的果实,他们深知一粒米、一颗麦中饱含的辛劳。而今,当多数人远离了农业生产一线时,则极易忘记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三是离崇农惜粮意识远了。当不再饥饿、远离农业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忽视了粮食的珍贵,淡漠了对农业的尊崇,忘却了对食物的敬畏。

  但是,饥饿真的远离了吗?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食物供应紧张及多国禁止粮食出口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知道,国人完全吃饱肚子不过才三四十年时间,而仅是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我们国家就遭遇了多次饥荒。尽管当前我国粮食足够国人敞开肚皮吃上一年,但是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危机感时时都要有。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即便是饿不着,也绝不能大肆挥霍浪费食物。有人会说,“我花的是自个儿的钱,关别人什么事?”也有人觉得,“我人小量少,浪费一点点,能怎么样啊?”还有人认为,“浪费不正好还能够拉动消费吗?”应该说,这些都是片面而错误的认识。首先,钱的确是个人的,可粮食是全人类的资源,一个人的浪费就意味着消耗了本属于别人的那份资源。其次,浪费粮食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我们常说,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小的数字,不管是浪费还是节约,乘以14亿,都将是惊人的数量。另外,浪费绝不是消费,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促消费是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浪费却是对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是以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更何况截至去年底,全国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而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必须行动起来,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理性的食物消费文化;要加大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教育,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更多接触农业劳动,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袁隆平曾经痛心地斥责食物浪费:“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又这么少,国家投入很大,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好不容易提高了呢,又浪费了!”唯有从每一个人做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爱惜食物,节约粮食,不仅仅是节省自己的腰包,更是为国家作贡献,为全人类作贡献。

 

 

上一条:“首农”品牌价值跃升至626.85亿元
下一条: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