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甘肃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近年来,甘肃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通过强化责任落实项目建设、模式推广、督导核查、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绿色循环模式和集成技术,努力提高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积极成效,有效促进了循环农业发展,为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基础保障。
据介绍,近几年,甘肃省畜牧兽医局要求各地坚持以用促治,利用优先,进一步完善粪肥还田利用设施装备、降低处理成本,逐步健全畜禽粪肥还田机制;会同省生态环境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强化养殖污染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有关标准和要求,加大养殖污染监管力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甘肃着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以生猪等畜禽存栏量大的甘州区、凉州区、崆峒区、玛曲县、靖远县、武山县、会宁县7个县为重点,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总体思路,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工作。目前,4个在建项目县区共317个子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为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工作抓好抓实,甘肃积极开展督查检查、自评考核等工作,以大型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对白银市等6个市州12个县(区)117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为保证我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评估落到实处,根据《甘肃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甘肃对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的2018—2019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了全面评估。
为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甘肃先后举办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查、技术、管理等培训,培训达900多人次。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印发5000份《甘肃省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荐与工艺示例》至各县。
记者了解到,目前,甘肃共有4228家规模养殖场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至 8月底,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到96%,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部分畜禽粪污得到了有效处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省畜禽粪污年产生量7639万吨,其中资源化利用量约5882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17个百分点。甘肃共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57个,其中已建成沼气工程135个,年可处理畜禽废弃物约140万吨,年可产沼气约4000万立方米;全省共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162家,年生产有机肥180万吨,处理畜禽粪污540万吨;通过堆肥发酵、三级沉淀或氧化塘处理转化畜禽粪污5202万吨。
据介绍,甘肃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逐步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市场机制,总结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和模式:以凉州区为示范点推广大型规模养殖场及畜禽废弃物资源能源化高效利用模式;以广河县为示范点推广村庄小农户养殖堆肥发酵及还田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模式;以玛曲县为示范点推广高原牧区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模式;以高台县为示范点推广循环农业、农牧结合、水肥一体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这些典型模式,已成为甘肃连接种养主体的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