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业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业要闻
树起“甘味”大招牌——甘肃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之路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日期:2020-12-17 作者: 来源:

就农业而言,种下去、收上来最多填饱肚子,但卖出去、变成钱才能鼓起钱袋子,否则只是“多收了三五斗”而已。

曾经,信息不畅,农户单打独斗销售无门,摆摊“马路市场”拦车叫卖;不懂包装,让拳头产品少了营销噱头,将“好肉”卖个“豆腐价”,谷贱伤农频频上演。

如今,“甘味”畅行。旗下“静宁苹果”“秦安蜜桃”“瓜州蜜瓜”“平凉红牛”“环县羊肉”“玉门珍好”等地方品牌层出叠现,老牌的、新晋的特产名品高举“甘味”大招牌竞相争艳,红透国内亦享誉海外。

“甘味”不仅驱走了“苦瘠”,也寄托着甘肃乡村振兴的希冀。全省各地特色农产品在“甘味”这个“大招牌”羽翼下,大踏步迈向“大市场”。

1.贴好自己的“牌子”

曾几何时,酒泉、白银的地里长着“宁夏枸杞”;天水、庆阳的树上结着“美国蛇果”……由于缺乏自主品牌,销售渠道不畅,甘肃的特色农产品被动贴牌销售的尴尬持续了很久。

“农产品没有品牌,就相当于汽车没牌照,只能在自家门前转转,肯定走不远。”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明说。在他看来,农产品卖难并非卖不动,而在于“贱卖”。

“长期以来,玉门特色农产品‘有品类没品牌,有品牌也不会经营品牌’。譬如种了10多年的枸杞,却一直为他人作嫁衣,就是因为自己的牌子叫得不够响。”高明说,玉门之前仅枸杞企业就达24家,却没有形成合力,导致物美价廉,丰产不丰收。

2018年,玉门市制定完成了“玉门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将全市30多家企业产品进行组团包装,“玉门珍好”闪亮登场。

市场是“玉门珍好”农特产品的最终归宿。玉门市先后举办枸杞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玉港杏花节、花海蜜瓜节,“玉”字号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升。几年间,“玉门珍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频频亮相上海绿博会、郑州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等大型节会并屡获大奖。

越来越多的绿色、营养、健康的特色农产品,插上“玉门珍好”品牌的羽翼振翅高飞。

“玉门珍好”只是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打造了一批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篮子”“蛋篮子”“肉篮子”“药篮子”,培育了一批叫得响的绿色农产品品牌。

2.蹚好“甘味”的路子

眼看地方品牌渐成气候,甘肃又顺势谋划起了省级公用品牌。全省“握紧拳头”打出“甘味”这张省级品牌,将全省特色农产品组团闯天下。

2019年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进行“甘味”品牌专题推介之后,今年6月,甘肃又专门在兰州举行了“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暨消费扶贫宣传推介活动,助推全省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甘味”农产品品牌内涵丰富:“甘”代表甘肃,“甘味”表明是甘肃的农产品,亦是纯正实在的代名词,表明甘肃农产品货真价实、味道醇厚……

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介绍说,近两年来,我省已建立了“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品牌营销体系和特色农产品环境评价体系、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及品质评价体系、质量安全及可追溯体系,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翻开《“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其中包含了5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0个企业商标品牌,涵盖了我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及主要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区域公用品牌中,“独一份”的,有天祝白牦牛、兰州百合等5个;“特别特”的,有岷县当归、定西马铃薯等10个;“好中优”的,有静宁苹果、东乡贡羊等26个;“错峰头”的,有兰州高原夏菜等9个。

“陇南油橄榄”“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庆阳苹果”“东乡手抓羊肉”“靖远羊羔肉”“定西马铃薯”“兰州高原夏菜”“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经享誉全国。

入选的“祥宇”橄榄油等150个企业商标品牌也全是响当当的,都是我省优秀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多年来精心打造的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商标品牌。

“入选品牌均严格按照‘公正、公开、无偿’原则推选,都是绿色、优质、安全可追溯的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我们还对入选品牌的产品及包装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让‘皇帝的女儿真正穿上皇帝女儿的嫁妆’。”李旺泽说。

“甘味”,凝结着醇厚,传承着地道,飘逸着纯香,寓意着甜美!如今的“甘味”品牌,在线下,亮相于国内大城市繁华地段大屏幕、机场、高铁站甚至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线上,“甘味”网络日点击量超过100万次。

3.牵住市场的“鼻子”

农产品能不能卖上好价钱,光有“牌子”还不行。要想掌握市场话语权,就必须彻底打破“市场看贩子”的局面。

我省把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问题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农产品“下游畅通”上做文章,着力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各地纷纷带着“闷头干”的农民“抬头闯”,从根本上扭转了“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甘肃在全国率先组建起了省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及马铃薯等9个特色产业产销分会,连续三年举办龙头企业负责人和营销家培训班,提供运作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一支活跃在产地和终端市场的营销家队伍。

我省连续三年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和中国马铃薯贸易洽谈会,农业农村部在临夏州召开“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扶持建设安定区马铃薯、定远高原夏菜2个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构建起了连接产地与终端大市场的销售网络体系。

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全省上下齐心开拓。目前,“甘味”农产品在京津沪、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终端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获得了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伴随着“甘味”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甘肃的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苹果、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议价能力明显提高,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功能初步显现。

“抱团取暖”的甘肃特色农产品,在“甘味”的羽翼下呈现出产销两旺好势头,卖出了好价格。今年,花牛苹果产地出售价格每斤达到2.5-3元,较去年每斤增加了1元,马铃薯市场平均价格每斤0.55元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基本解决了农畜产品“卖难”问题后,我省又把“错峰”销售作为“卖好价”的主要途径。2018年至2019年,在全省48个贫困县贫困村新建果蔬保鲜库1025座、厢式冷藏车222辆,新增储藏能力37万吨。

保鲜保值,是为了争取议价谈判话语权。只要将市场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甘味”定会越飘越远……

上一条:农业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条:我国将大力培养粮食和物资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