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白银市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等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当地政府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同时也少不了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农担)金融助力的撬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因素,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向现代农业强市华丽蝶变……
赶着肥羊奔小康
景泰县芦阳镇寺梁村,一个有着1200余口人,人均只有5分口粮地的村子。虽说人多地少,但却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这一方百姓在微薄的土地上收获了殷实的家境?
初到寺梁村,一块写有“芦阳镇寺梁村种羊繁育、肉羊育肥养殖小区”的牌子醒目地立在村口,牌子后面成片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随风起舞,耳边此起彼伏地传来阵阵羊儿“咩咩”的叫声,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
沿着村道一路走去,一栋栋标准化羊舍整齐地依次向前延伸。在一栋羊舍里,记者见到了正忙着打扫羊舍的寺梁村村主任杨天展。
说起寺梁村养羊的事,杨天展如数家珍。“咱们养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了,那时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子里的人均耕地太少了,打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当时,几个思想活络的能人就去外地抓羊羔子回来,养一段时间再售卖,赚个差价。渐渐地,村里人都开始你5只、我10只的从外地贩羊回来,育肥后赚个差价了……”
从收羊-育肥-售卖,寺梁人逐渐有了名气,寺梁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村了。杨主任说,干了这么多年贩羊的营生,可村民其实没挣到啥钱,这种本质上算“二道贩子”的生意,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见效益。可是村民的本钱都太少,这些年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的,没啥发展的。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由于甘肃农担白银运营中心的担保服务,寺梁村的养殖业迎来了春天,养殖规模倍增,村民的腰包才真正鼓了起来。
甘肃农担白银运营中心负责人唐成鹏告诉记者,得知寺梁人养羊的故事后,中心研判后认为寺梁人有养殖经验,且肉羊存栏数量可观,最重要的是占据了市场销售终端,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融资问题。
如解决这一问题,寺梁村养羊的事业会有质的提升。随后,中心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地宣讲农担金融担保政策,动员村民扩大养殖规模。
2018年6月25日,对寺梁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由甘肃农担提供信用担保、邮储银行放贷的940万资金,分发到了寺梁村30户村民的手中。至此,寺梁人终于甩开膀子,大踏步走上了致富的“羊”光大道。
杨天展说,有了农担担保贷款的支持,家家户户大规模地修建了标准化羊舍。到目前为止,村里已经建起了占地约160亩,大大小小共469栋羊舍了。有了资金支持,村民去河北、内蒙古等地进羊时“阔绰”了许多,每次都是成百上千只的往村里拉羊了。
如今,以“芦阳镇寺梁村种羊繁育、肉羊育肥养殖小区”为核心,400余户村民以互助合作、抱团发展为模式的特色养殖小区,市场集约效益凸显,经济效益初露。寺梁村村民段好聪感激地说:“多亏有甘肃农担为我提供的2次信用担保,我的事业才有了大的发展。”
杨天展告诉记者,在甘肃农担的助力下,如今的寺梁村才形成了以种羊纯繁、肉羊改良育肥、粗饲料转化、羊只贩运为主的产业链经营模式。现在的寺梁村,肉羊年出栏量近40万只,羊产值近5亿元,户均收入30余万元……
肥猪拱门旺家业
35岁的雷楷园是景泰县喜泉镇三塘村人,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开蔬菜铺,心气颇高的他,这些年一直在“把日子过到人前头”的念头支配下,一刻不停地奔波着……直到和甘肃农担结缘,开始养猪后,雷楷园规划的人生蓝图才逐渐明朗。
雷楷园说,当初决定养猪还是听从了叔叔的建议。叔叔曾经在正大集团设在景泰的养猪基地工作过,知道正大集团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和甘肃农担公司携手推出了一款“三定”担保产品,这款产品几乎规避了所有市场风险,让养殖户轻装上阵。正是因此,他才当起了“猪倌”的。
唐成鹏告诉记者,雷楷园所说的“三定”担保产品,就是基于育肥猪养殖产业创新开发的“1+N”供应链融资担保产品。该产品通过“三定”模式(即定仔猪价格、定饲料价格、定毛猪收购价格),建立养殖农户与现代农业企业的衔接机制,引入正大公司作为核心企业,发挥核心企业在生猪养殖产业的资金及技术优势,为养殖农户提供仔猪、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科学管理、保价回收等服务,确保养殖农户正常生产。由正大公司向甘肃农担推荐合作养殖户,经过甘肃农担审批通过后,合作银行向养殖农户发放贷款,受托支付至正大公司,贷款主要用于支付饲料款,正大公司向农户分批次发放饲料,养殖结束后根据合同统一收购育肥猪,归还贷款后将收益返还给养殖户。
雷楷园告诉记者,有了这款助农担保产品的支持,省去了不少烦心事,不用为饲料款发愁,不必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烦恼,只要精心把控好生猪育肥环节,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2020年,靠着甘肃农担400万元的信用担保,雷楷园的养猪场育肥4000头猪,趁着生猪价格一路走高,他收获了一个好年景。
不仅是雷楷园这样的养猪新手得益于这款贴心的助农担保产品,有着几十年生猪养殖经验的滕兆顺也因这款担保产品走出了低谷。
滕兆顺是靖远县北湾镇农民。从1990年开始,他就在自家后院搞起了生猪自繁自育。2017年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猪价持续低迷,他将所有存栏都卖了,把养殖场搬出村子,另选用地修建了一座存栏550头的标准化育肥猪场,注册成立了靖远县六祥养殖场,与正大公司开始了“三定”模式的试养。
这一折腾,把他几十年的积蓄一下子掏空了。圈有了,猪有了,可是饲料款却没了着落。正大公司将他推荐到甘肃农担公司。2018年1月,滕兆顺的第一笔“三定”担保贷款顺利发放,这60万元让滕兆顺起死回生。随着生猪出栏周期,他又分别在2018年8月、2019年2月,再次得到了由甘肃农担的担保贷款。在生猪价格一路走高的背景下,滕兆顺不仅摆脱了养殖场搬迁初时的窘境,2019年6月,他又新建了1栋标准猪舍,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
自2017年7月起,甘肃农担在全省共计发放“三定”担保贷款189笔,金额合计339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