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业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业要闻
如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产业?
发布日期:2022-02-10 作者: 来源:中国农网

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进山村、访农户,在僧念镇段村蔡文明家,仔细察看羊圈里的绒山羊,又同老蔡一家人拉起家常,询问养羊收益怎么样。总书记一直惦记村子里的产业,时间回溯到2019年7月,在内蒙古马鞍山村走访时就曾明确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产业振兴的关键是选准产业。国家那么大,村子那么多,天时地利、人文风貌各有不同。做到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就能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天人合一,达到双赢效果。反之,宜养我种、宜种我牧、宜林我耕,不仅事倍功半,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造成双输局面。国内外都不乏正面案例和反面教材。

山西和内蒙古都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牧繁农育”“种草-制草-养畜”等生态草牧业模式,牧农林复合、草果田契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发展了集约化畜牧业,可谓是因地制宜,选准了产业,达到了效果。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村子并没有搞清楚自己村子的特色和竞争力在哪里。还有的跟风选产业,今年“阳光玫瑰”行情好,大家一股脑去种葡萄;听说农家乐能赚钱,就一哄而上搞农家乐,来不及搞清楚消费市场和需求情况,结果产品低质同构赚不到钱。也有的村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少种粮食多种菜果,收益要比种粮高,这也走入了误区。

乡村产业选择和城市产业不一样,别的村能成的,放到自己村并不一定行得通。首先要内外结合、科学规划,搞清楚村子适合发展什么,不适合发展什么,以免水土不服。村里人最清楚有几条河、几道沟,哪家最会干什么,有啥资源和不利因素。同时,多看看发展产业好的村是怎么发展的,多听听研究专家和产业行家是咋说的,努力具备市场思维和多元思维,学思路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认清自己、看清趋势、两相结合,最终确定走哪条路。

选定了产业,可以小范围试验,看看效果如何,再决定是否扩面铺开,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试错成本。如果路径可行,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复制,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让产业发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中国人小时候都吃过苦,住在城里的也穿过补丁衣服,我在陕北农村还曾经自己纺线织布。”在跟老蔡一家人拉家常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过去我到农村,看到这样那样让人揪心的事儿,心里很是不安、难过。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农村,面貌完全改变了,吃的穿的用的都不一样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了。”

而今,在新的发展征程上,中国人民对于未来生活正抱以更美好的期待,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绿色,这也为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大动力。我们希望,每一个平凡的村庄在新的一年都找到自己的路子,都能过得更加丰裕富足。

上一条:我省三部门印发《实施方案》到二〇二五年将甘肃建成西北最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下一条:甘肃构建三级品牌体系讲好“甘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