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业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业要闻
迈出陇上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甘肃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2-05-18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从撕掉“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到迈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去5年,甘肃完成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摆脱贫困的夙梦照进现实,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省进入了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面对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省三农工作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农业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乡村建设进入加快补齐短板的机遇期、城镇乡村进入协同融合发展的突破期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为主题,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三个牵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实施脱贫成果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和生态地灾搬迁攻坚战“三大战役”,努力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搭建扶贫产业体系,产业扶贫助黄土地创造历史性成就

“我能靠种植中药材脱贫,多亏当初政府给的两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其中1万元我拿来买好苗、化肥等农资,种植中药材,剩下1万元入股到了村里的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教会了我中药材种植技术,还提供机械耕种服务和技术指导。既能种药材、卖药材,又能年年领分红2000元。头一年我就收入1万多元。”陇南市宕昌县木耳乡奤治村村民王海清说。

过去5年来,时常为生计发愁的王海清,如今心里的惆怅感越来越少,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曾经破旧的房屋通过危房改造翻新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不仅种植2亩当归、3亩黄芪,养殖6头能繁母猪、6头肉猪、25头仔猪,稳定依靠产业增收,还通过担任奤治村卫生组长、一社社长,从事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赚取工资收入。“今年各项收入加起来,估算能有6.8万元,一家四口人均能有1.7万元左右。”王海清说。

发生在王海清家的故事,只是宕昌县在脱贫攻坚期内,通过投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引导贫困群众入股村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脱贫的众多案例之一。当时,宕昌县探索建立“以贫困户为基础、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乡镇联合社为纽带、县联合社为主体、股份公司为龙头”的“金字塔”形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合作社发展的创新路径——“宕昌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缺乏主导产业、合作社带贫能力不足、贫困户无法直接和市场对接的问题,构建了电商销售引领、线上线下结合、多种手段互补的农特产品营销体系,推动了扶贫产业做优做大做强,有力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时间回到2018年初,当时距离脱贫攻坚收官时刻不足3年。决战在即,但是,甘肃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弱、小、散”特征明显,“没钱干”“不会干”“闷头干”“怕风险”等难题重重,依靠产业脱贫难度大。面对这样的局面,甘肃如何才能在短短三年之内,让这块干旱贫瘠的黄土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针对甘肃贫困地区山大沟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群众市场意识不强、信息相对闭塞,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的产业扶贫短板和难点,甘肃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合作社贫困村全覆盖和规范提升,把扶贫资金精准到户扶持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与培育壮大合作社龙头企业构建扶贫产业体系有机结合,及时总结并在全省推广“宕昌模式”“庄浪模式”“舟曲模式”。

事实上,培育壮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搭建生产组织体系,把分散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嵌入产业发展的大链条中,同时利用户产业扶持资金,建立投入保障体系,只是甘肃搭建的扶贫产业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2018年以来,甘肃以“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制定六大产业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投入产业到户种养扶持资金155.6亿元,拉开架势构建起了以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个体系”为主体的扶贫产业体系。经过3年不懈奋斗,甘肃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短时间内实现了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集聚化的巨大变化,构建起了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扶贫产业体系,圆满完成了依靠产业脱贫一批的目标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通过搭建扶贫产业体系,甘肃种养产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带逐步形成,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甘味”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支撑全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甘肃省有138.8万人依靠产业或“劳务+产业”实现脱贫,占到了全省总脱贫人口的73.6%。

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保持当下“两稳两高三突破”良好态势,积极抢抓战略窗口期,全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扎实推动三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中向好,呈现了‘两稳两高三突破’的良好态势。”李旺泽说,甘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了脱贫成果“稳”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实现了全省一产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个高速增长”,实现了种养业结构优化、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三个突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甘肃坚持推动农业生产不断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面积达28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0年保持在千万吨以上;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焕发生机,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甘味”品牌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排名第一,并成功入选2022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品牌百强榜单。去年,甘肃畜牧业比重较2018年提高了4.22个百分点,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有力支撑了全省一产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全省一产增加值增幅达10.1%,增速位居全国第二,连续五年全国排名前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33元,增长10.5%,增幅较城镇居民高3.5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论是创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成就,还是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都与甘肃对当下省情实际的深刻分析、准确把握、正确部署以及强有力的行动密不可分。甘肃虽然实现整体脱贫,但总体水平不高,基础不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是甘肃三农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性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

去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甘肃矢志打好脱贫成果保卫战的第一年。然而,在这个极为关键的年份,甘肃一开局就遇到了棘手的难题:入伏后,甘肃多地即发生旱情。

怎么办?甘肃迅速部署开展抗旱稳粮保目标行动,采取抗旱自救、技术服务、劳务输转、改种补养、保底销售、政策兜底等综合措施,在遭受局地“卡脖子”旱情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面积产量的“双增长”,力保大旱之年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甘肃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引导全省各级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加速向寒旱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集聚,保障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等重点工作顺利进行。

历史上,干旱贫瘠的甘肃“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用半个世纪的努力,彻底结束了粮食需依靠外调满足所需的历史。多年来,甘肃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仓廪实,天下安。”在甘肃,保障粮食安全,既是当下甘肃扛牢政治责任的主动担当,更是源于历史经验的行动自觉。

“我们坚持以最坚决的态度主动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钉钉子精神落实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各项责任、任务和指标,把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牢牢抓在手上。”李旺泽表示,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甘肃坚持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摸清耕地和基本农田底数,严格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种植结构管控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结构调整。甘肃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整种植结构,确保“两稳两扩”,即稳定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和大豆种植面积;结合“强科技”行动,强化现代农业技术、现代装备设施和现代信息集成融合推广应用,促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协同匹配,保质保量完成粮播面积和产量任务,确保今年全省粮播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65万头左右。

“我省正处在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加速转变的战略机遇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全省三农的良好态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寒旱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李旺泽说,甘肃要在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三个牵引”战略,即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以品牌建设为牵引带动甘味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综合实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

深入实施“三个牵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现代化

“当前,甘肃面临的内外发展环境为深入实施‘三个牵引’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李旺泽说,一方面,甘肃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三个牵引”战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甘肃加快实施“2512”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推动全省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稳步提升;另一方面,甘肃拥有空气干燥、隔离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等先天优势,再加上近年来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要素成本优势显现,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的青睐,加速在甘肃进行布局,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和动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为确保“三个牵引”尽快全面落实落地,甘肃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坚持统筹推进,逐项专题研究,先后起草了《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甘味”品牌建设年度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启动实施了百万亩、百万头(只)产业大县建设行动、绿色标准化基地抓点示范行动、龙头企业“2512”行动、产业园创建行动,组织改选省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修订“甘味”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做到“干有抓手、做有方向、奔有目标”。

甘肃明确将努力做好调结构、提品质、强龙头、促融合四项工作,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调优农业结构,进而实现生态循环发展,厚植“甘味”特色农产品的绿色底色;以实施“链长制”为抓手,通过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将认真实施好‘三个牵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同时,以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李旺泽表示,甘肃将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和生态地灾搬迁攻坚战,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六项行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生产生活功能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文明乡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努力推动农村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

为了让农村“里子面子”一并好起来,“素质颜值”共同提起来,去年以来,甘肃启动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全省乡村建设行动梯次有序推进;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开通全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扎实成效。

“现在,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的现象不见了,道路平整、房屋亮丽,全村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也有了致富产业,收入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安军林说,自2021年边家湾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村里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积极组织发动对口帮扶企业和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念好“拆、清、补、种、整、修、管”七字诀,推动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甘肃将坚持把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有力抓手,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

甘肃将按照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人”来展开,聚焦群众的现实需求来谋划,围绕提升人的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来推进,持续完善村庄的生产生活功能,让群众的获得感真实可感,进一步激发群众自觉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甘肃将进一步深化“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促进村庄环境持续改善。

甘肃将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推动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融合发展的格局。甘肃还要坚持差异化打造,引导各地把握村庄分类标准,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精准确定村庄类型,体现山水田园符号,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

甘肃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治理,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政策保障和党建引领结合起来,通过党组织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群众在乡村治理中有共识、见行动,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上一条: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乡村振兴地方立法座谈会
下一条:万里连线!跨国农牧育种技术合作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