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题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
发布日期:2023-02-06 作者: 来源:

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名单的通知》(农规发〔2022〕22号)精神,结合甘南实际,制定本创建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以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统领,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先行先试平台,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甘南由经济跟跑者生态领跑者转变,实现农业全域、全链、全业发展,农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目标

2024年,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一)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耕地、水、生物等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州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30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4个等级。集成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显著提升。建设以青稞、油菜为主的特色种质资源库4个,开展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新建牦牛藏羊保种场2个,牦牛繁育核心群20个,藏羊繁育核心群25个。

(二)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遏制。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替代率达100%;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43%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0%、4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85%,畜禽粪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完成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9.86万亩;完成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修复70万亩、围栏80万米;完成沙化综合治理3万亩。修复湿地生态52.65万亩。安全利用类耕地达到2.35万亩,安全利用率达98%。

(四)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农业绿色供应链逐步构建完善。全域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现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累计建设蔬菜、羊肚菌、藏中药材、青稞、油菜等特色农作物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每年扶持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8%以上;打造农业全产业链8条,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6个。

三、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共分七个阶段,建设期限为2022年-2024年。

(一)申报创建阶段(2022年4月12日-8月30日)。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有关要求,按照州委州政府整州创建工作安排,立足州情实际和资源优势,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申报创建方案,完成竞争性答辩,取得整州创建资格。

(二)规划制定阶段(2022年8月30日-12月31日)。按照整州创建的部署要求,细化实化建设措施,科学制定全州建设规划及分县市建设方案,做到建设工作有具体计划、有阶段目标、有有效措施、有项目资金、有人才支撑,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三)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10月10日-11月30日)。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大意义、创建任务、创建标准、推进措施等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目标要求、统一建设进度,形成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技术培训阶段(2022年10月20日-12月31日)。各重点成员单位对照建设任务,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对本行业、本系统技术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着力夯实建设工作技术人才支撑。

(五)建设推进阶段(2022年9月1日-2024年9月1日)。各县市及成员单位要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按照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加大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倾斜力度,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六)中期评估阶段(2023年6月1日-2023年9月30日)。州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技术专家组成考核评估工作组,对各县市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州级中期评估,同时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及省农业农村厅完成中期评估,确保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9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州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州级自验,并申请完成省级和国家级验收工作,全面总结建设经验,认真提炼特色亮点,扎实开展典型宣传,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四、重点任务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实用易行的计量设施,并结合实际加快改造提升已建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建立健全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科学布局监测站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到2024年,建立常年土壤质量监测点200个,耕地质量提高0.4个等级,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30万亩。(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自然资源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加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强化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因地制宜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集雨和顶凌覆膜种植技术,提高区域内天然降水利用率;完善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滴灌、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大力推广数字化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普及度。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加快先进环保节水设施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到2024年,全州建成高效节水、集数字智能化、示范带动功能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水务局、州科技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加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地方品种。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加强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建立农业科研单位+种业企业+良种推广的种业发展长效机制。严防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灾害,建设关键区域生物入侵阻隔带,完善外来物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农田生态廊道,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到2024年,全州建成药材、青稞、油菜等特色作物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建设国家级甘南牦牛保种场、国家欧拉羊保种场、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保种场各1个。新组建牦牛改良核心群20个,藏羊改良核心群25个,良种猪繁育基地15个、蕨麻猪种质资源保护基地5个,良种鸡繁育基地20个。(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州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强化农业功能区监管。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绿化、挖湖造景、挖塘养鱼,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杜绝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对新增建设用地确需占用稳定耕地的,按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要求实现占补平衡,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生产功能区得到全面提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9.8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5万亩。(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自然资源局、州林草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产地环境保护

1.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和耕地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的方式,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全面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鼓励扶持当地企业积极参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在养殖密集区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做大有机肥加工企业,扩大有机肥生产规模,加强有机肥质量监管,塑造有机肥知名品牌。推广环保节约型饲料应用、工业化粪污治理、发酵床零排放、粪便资源化利用等科学养殖模式,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和废气排放减少的标准化技术全覆盖。到202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州畜牧兽医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为目标,突出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多途径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支持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人为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点,培育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运行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引导地膜等废弃物科学回收使用。健全高效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地膜科学使用。实施废旧农膜全面回收行动,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示范推广0.015mm加厚膜使用,推广面积20万亩。在保障回收的前提下,探索推行“一膜两用”“一膜多用”及茬口优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加大同级财政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和回收网点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县市有回收加工企业、涉农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标准化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推动尾菜处理和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在临潭、卓尼、舟曲等蔬菜主产区因地制宜采取以直接还田、堆沤处理为主的尾菜处理利用方法,支持蔬菜仓储加工企业引进加工技术装备,建设尾菜饲料化、肥料化生产线,对尾菜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利用,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工信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三)推进“五无甘南”创建,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1.全域无垃圾。到2024年,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体系,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到90%以上,全面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形成常态化治理格局。(州住建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全域无化肥。全面开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结合种养模式,全面开展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持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进一步完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2024年,在全域无化肥的基础上,集中养殖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农药利用率,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到2024年,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43%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畜牧兽医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全域无塑料。到2024年,全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全州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坚决遏制。(州市场监管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全域无污染。全面推进工业废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防控土壤污染风险。到2024年,全州大气、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州生态环境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5.全域无公害。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培育绿色放心品牌积极申报创建“甘味”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一批以牦牛、藏羊、蕨麻猪、青稞、藏中药材、食用菌等为核心的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整体形成甘南特色地理标志型产品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县市为主体,建立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到2024年,全域农产品的农药及其他污染物残留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4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达到207个以上,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以上,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30个以上;所有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45万亩。(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畜牧兽医局、州工信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四)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1.构建农业绿色加工链。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重点在草场资源丰富的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卓尼等县市,集中布局、初步建成3—5个以畜草种植、规模养殖为核心,以优质牦牛肉、藏羊肉、特色乳制品等为主要产品,以屠宰副产品综合精深加工为下游延伸产业的畜牧养殖及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产业园区。推进合作、临潭、卓尼等县(市)藏中药材、高原夏菜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品牌推广。引导迭部、临潭、卓尼等县打造青稞酒、青稞加工食品、β-葡聚糖等精深产品。完善舟曲、迭部等地食用菌、从岭藏鸡、蕨麻猪、土蜂、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体系。将甘南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高原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中藏药生产加工基地”。到2024年,全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州工信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推动产业绿色融合发展。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深度较深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以临潭、卓尼2县为核心的高原夏菜产业集群;以大夏河、洮河、白龙江、拱坝河等沿河沿江川台地和林缘区为核心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临潭、卓尼、舟曲县为核心的藏中药材产业集群以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为核心的牦牛藏羊产业集群;以临潭县、卓尼县、夏河县为核心的犏雌牛产业集群;以迭部县为核心的蕨麻猪产业集群;以舟曲县为核心的丛岭藏鸡、中华蜂产业集群;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继续提升临潭县卓洛乡产业强镇延链强链,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新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强镇3个。继续完善甘南牦牛国家级保种场基础设施,提升保种供种能力,新建牦牛藏羊保种场2个,牦牛繁育核心群20个,藏羊繁育核心群25个。坚持生态优先为主,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原则,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促进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协调发展。推动农旅融合,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继续提升16个文化旅游标杆村配套服务设施,拓展消费业态,实施整体靓化工程。对标《文化旅游标杆村建设规范》,全面提升100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功能档次。在“965356”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围绕“七个一”建设目标,完成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依托文化旅游标杆村、全域旅游专业村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果,市场化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打造融“乡景、乡味、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集群,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每年分别培育升级2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州文旅局、州发改委、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按照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的办法,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防控等节水节肥节药技术,集中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等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整乡整县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要求,积极打造智慧畜牧业技术平台,实现“从草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检测和效率提升。到2024年,建设以藏中药材、高原夏菜、青稞、食用菌等为主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以牦牛、藏羊为主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个。(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探索农牧业循环利用新机制。引导推广绿色生产发展方式,重点推广“饲草(秸秆)—畜禽养殖—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牧草—养畜—加工”“林果—林下养禽养蜂(食用菌)—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等多元双向的区域循环发展新模式。在城郊区,重点推广“特色种养—休闲农业—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多业态融合的绿色高效现代都市农业循环模式。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路子,推动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州工信局、州文旅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5.探索建设碳汇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建设以全州森林、草原、湿地等为主体的碳汇产业体系。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控制草原载畜量,遏制草场退化。继续实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恢复草原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增强湿地碳汇能力,积极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碳试点。做好森林、草原碳交易项目库的储备工作,重点推进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森林碳汇产业示范带。(州林草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五)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涵养功能

1.持续推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在治理沙化退化草原(黑土滩)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巩固工程治理修复成效,遏制草地沙化退化趋势,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实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固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实施草原防火体系建设及草原畜牧业转型等工程,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开展草田轮作和种草补饲,推进草原畜牧业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转变,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在草原鼠虫害严重的重点区域,进行鼠害和虫害的综合治理,并通过生态控,逐步恢复鼠害地生态功能,提高草地质量,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州林草局、州畜牧兽医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持续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以森林为主体,系统配置森林、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工程,加大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力度,加强新造林地、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实现林木的固碳效益,提升黄河和洮河、大夏河流域林地质量。积极开发应用生态造林模型和相关配套技术,规模化发展玛曲县黄河沿岸生态脆弱区防护林,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林地蓄水保土能力及防护效应。通过新建林木良种采种基地,配套建设工程围栏、管护房屋等设施,重点进行林木抚育和良种采集工作,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促进农林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形成长效机制。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努力增加绿量,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等建设以及河道、湖泊、渠线等廊道绿化,充分发挥森林在水源涵养、水质提升、水土保持中的功能和作用。完善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不断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防止资源浪费。(州林草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持续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玛曲、碌曲湿地纳入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范围,保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以尕海湿地和黄河首曲湿地为保护重点,实施甘南州湿地群保护与修复项目,开展沼泽植被恢复、退牧还湿、水系连通、扩水增湿、生态补水,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开展退化草原综合治理和有害生物防控,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质量,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和生态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研究提出甘南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湿地生态建设、湿地修复及重建策略并应用于实践,初步建立示范性湿地生态电子警察。强化湿地保护的组织机构建设,形成湿地保护的管理队伍和科研队伍,抓紧湿地立法。(州林草局牵头,州发改委、州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持续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以全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为依据,针对受污染耕地,围绕重点农作物品种,设置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点位,重点监测农产品和土壤样品中镉、汞、砷、铅、铬5项重金属含量。通过采取叶面调控、种植结构调整、轮耕以及原位钝化等措施,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全面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调整种植非食用农产品、休耕等严格管控措施,划定特定可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州林草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1.集成推广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分品种、分环节、分生态类型开展技术创新集成,探索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和模式,开发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包括生物降解肥药技术,可减少农作物农药残留量;引进低碳农业技术,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技术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如将秸秆、牲畜排泄物等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为减少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可使用农业废料无害处理技术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为持续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引进土壤修复技术,保护水土资源。新型灌溉技术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集成推广新型绿色农业发展技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州畜牧兽医局、州科技局、州水务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探索建立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稳定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推动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出台农业负面清单,制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标准,规范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财政局、州市场监管局、州畜牧兽医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和发展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开展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协调推进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拓展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建立和规范生态产品认证评价标准。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提升生态产品溢价。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州林草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发改委、州工信局、州市场监管局、州文旅局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先行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日程成立甘南州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安排工作,并总体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绩效考核等工作,协商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有关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落实建设体系。必要时设立先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调度、统筹安排,更好地促进农业建设项目的争取、实施和管理,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全面高效实施。

(二)突出政策保障健全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稳定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各项专项资金支持。丰富完善信贷、保险、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等质押融资贷款。建立地方财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奖补机制,制定补贴标准,对绿色农业集群发展、经营主体培育、耕地保护、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等落实绩效奖补。积极争取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任务和资金,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编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全面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持续健康发展。

(三)深化考核激励将耕地与草地保护节约高效用水养殖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和绿色农产品供给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内容,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目标责任制,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组织专家团队或委托科研单位对先行区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出现的问题限期安排整改。对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加大培训力度。技术人才培训作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州农业农村局、州畜牧兽医局、州林草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文旅局、州水务局七部门要对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牦牛高质量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耕地保护质量提升、垃圾污染防治、文旅农旅融合、高效节水农业等重点建设任务,加大对各自领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各部门要制定行业培训方案,细化实化培训措施,提高培训质量效果,确保年内完成培训任务。

(五)加强宣传推广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倡导全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绿色发展为指导方针,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介典型案例,宣传可复制可推广农业绿色发展典范,讲好农业绿色发展故事。加大农业绿色发展观念的宣传,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低碳循环等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工程项目表(2022—2024年)

2.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指标

3.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划布局

4.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工程项目



附件1              

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工程项目计划表(2022—2024年)

项目

类别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资金来源

实施主体

建设地点

备注

总投资(万元)

其中:

中央投资(万元)

地方自筹(万元)

社会资本(万元)









一、农业资源保护






甘南州耕地质量提升项目

每年投入有机肥及生物菌肥10万吨,每年推广秸秆还田面积10万亩。每年推广耕地轮作倒茬面积10万亩。在夏河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共实施粪肥还田面积30万亩。


28000

3000

10000

15000

州农技站,合作、夏河、碌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7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


甘南州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全州累计建设青稞、油菜、高原夏菜、藏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建设种质资源库4个。

11500

4000

3000

4500

州农科所、州农技站、州种子站,合作、夏河、碌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7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


甘南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

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新建高标准农田18.35万亩。结合高标准农田清查评估成果,加大具备条件的撂荒地整治和已建

27500

22000

5500

0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







一、农业资源保护



成高标准农田的提质改造力度,对2011~2018年已建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中不达标部分进行改造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








黄河上游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

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6.3万亩,实施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工程,构建草原畜牧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成4牦牛藏羊扩繁基地,完善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扶持屠宰加工企业交易市场同步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完成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目标。

32155

16000

9554

6601

夏河县农业农村局

夏河县


甘南州牦牛、藏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

在玛曲县阿孜种畜基地建设国家级甘南牦牛保种场,在玛曲县西科河欧拉羊种畜基地建设国家家欧拉羊保种场,主要包括建设低温保存设施、标准化畜禽棚舍、库房、加工车间、青贮窖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场区道路、污水处理池、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配套品种保存、生产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防疫、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构建试验物联网系统和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

2400

2160

240

0

玛曲县阿孜甘南牦牛种畜基地、玛曲县西科河欧拉羊种公畜养殖场

玛曲县


甘南州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保种场建设项目

建设孵化室360 ㎡,育苗室 542.5 ㎡,人工驯养池710 ㎡,进水口曝气池670㎡,鱼苗池暖棚640㎡、饲料加工车间及库房300㎡、场区道路及硬化1500㎡,进排水渠道700m,旱厕12.5㎡、职工生活用房 252㎡,综合业务用房324㎡,场区围墙900m;配套购置生产及实验室配套设备26 台套,引进亲本1500尾。

1100

990

110

0

甘南州玛曲渔场 (州渔业技术推广站)

甘南州玛曲渔场


二、“五无甘南”建设工程

重点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

持续完善国家和省上确定的重点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配套建设力度,确保做到污水应收尽收,重点实施8个重点镇和黄河干支流沿线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36000

14400

21600

0

合作、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8县市发改局、住建局

合作、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8县市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

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革命,集中建设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到2024年,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平均达到90%以上。


12000

4800

7200

0

合作、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8县市发改局、住建局

合作、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迭部、舟曲8县市


甘南州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在迭部、舟曲、临潭、卓尼、合作、碌曲、夏河7县市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以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为主,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原料堆放大棚6000平方米,发酵大棚10000平方米,腐熟大棚3660平方米,有机肥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成品库5000平方米,道路、地面硬化、绿化、围墙等基础设施,安装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一条,购置各类设备179台(套)。各新建1家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或者有机肥生产企业。

35000

29000

0

6000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有机肥加工企业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综合治理项目

1.扶持新建改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3个。2.全州新建40个高标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 。到2025年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100%3.扶持建设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2个,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收储网点(基地)15个以上。4.支持蔬菜仓储加工企业引进尾菜处理加工技术装备,建设尾菜饲料化生产线、快速堆肥装置,开展尾菜生物堆肥发酵试验、沤肥、沼气化利用技术推广。

20000

10000

5000

5000

临潭、舟曲2县农业农村局,废旧农膜、尾菜、秸秆回收加工企业

临潭、舟曲2


三、农业生态保护修复

甘南州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完成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1.41万亩,其中人工造乔木林1.30万亩、封山(沙)育林6.63万亩、退化林修复3.48万亩;完成围栏建设70万米,人工种草2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修复60万亩。完成沙化治理(工程固沙)3万亩。

37783

37783

0

0

玛曲、碌曲、夏河、临潭、卓尼、合作6县市自然资源局

合作、玛曲、碌曲、夏河、临潭、卓尼6县市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湿地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完成 5 片重要湿地生态修复 35102hm2,退化湿地植被恢复 12680hm2,修建漫水坝 51座,生物围栏技术推广1333hm2,沼泽植被恢复示范推广 6340hm2,围栏保护104.41万米等,设置各类标识牌 1960 块等


76202

21101

55101

0

玛曲、碌曲、夏河、合作4县市自然资源局

合作、玛曲、碌曲、夏河4县市



甘南州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完成退化林修复1.9万亩,封山(沙)育林6.55万亩,草原围栏10万米,退化草原改良10万亩。



4950

4950

0

0

迭部、舟曲2县自然资源局

迭部县、舟曲县


甘南州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项目

完成甘南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面积2.35万亩。按照1501个点位补充布设甘南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频次。治理修复试验农田面积20亩。构建甘南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州农用地动态分类管理。

2000

1000

1000

0

州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合作、夏河、舟曲、迭部、卓尼5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舟曲、迭部、卓尼5县市


四、绿色农业产业链打造

甘南州牦牛乳品生产加工体系升级改造项目

实施合作市高原牦牛乳品加工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3393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182平方米,建成化验楼、生产车间(内含3个冷库)、物流仓库、动力中心等设施。实施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牦牛乳制品流程型智能示范工厂建设项目,改造牦牛乳粉、干酪素等乳制品智能化生产线2条,购置设备418台(套);建设生产过程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控制系统(WCS)、乳制品智能应用平台及服务保障平台和牦牛乳电子商务平台、牦牛乳大数据分析平台、牦牛乳全域监测监管服务平台、牦牛乳物流供应链平台和牦牛乳流通溯源平台的五大功能平台;建设年产3000吨特殊膳食食品和保健食品生产线1条;新增设备38台(套)。

34800

11500

7500

15800

甘南雅克派牦牛乳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市



甘南州农产品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等绿色生态技术为重点,累计建设蔬菜、羊肚菌、藏中药材、青稞、油菜等特色农作物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

15000

3000

5000

7000

州农技站、州农机站,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7县市


甘南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扶持项目

围绕牛羊猪鸡菜果菌药”8大特色产业,累计扶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300个,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50家。

10000

2000

8000


各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玛曲8县市


甘南州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奖补项目

建立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配套设施。加大三品一标认证补助及后续监管,培育甘味农产品品牌。打造甘南牦牛、甘南青稞等为主的区域品牌。2024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260个以上。

4000

1000

3000


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8县市农业农村局

合作、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玛曲8县市



附件2

甘南州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现状值

目标值

2022

2023

2024

农业生产

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

%

62

65

67

68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

174

185

196

207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8

99

99

99

农业资源

耕地保有率

%

100

100

100

100

土壤有机质含量

%

3.15

3.35

3.55

3.75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97

97

97

97

农业环境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

40

41

42

43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

%

41

44

47

50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1.52

92

93

95

废旧农膜回收率

%

85

87

89

9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76

77

78

80

农民生活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

%

11.1

10

10

1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

100

100

100

100


附件3:

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划布局

按照《“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立足“高原草地农牧交错区”的地标特质,以打造“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通过反弹琵琶、扬长避短,提质增效,不断放大强化寒区蕴藏的绿色有机特质。具体以资源利用水平提高、产地环境质量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改善、绿色产品供给增加、减排固碳能力增强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为标准,并根据区域气候类型、地理结构、产业特色进行先行区的规划布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四”建设。具体布局示意图详见附件3 。重点安排先行试点示范项目,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在农业绿色发展建设步伐上先行一步。

(一)西南部草地生态畜牧区。包括玛曲县全部乡镇,碌曲县的玛艾、尕海、拉仁关、郎木寺4乡镇,夏河的桑科、甘加、科才3乡镇,合作市佐盖多玛镇,卓尼县尼巴、完冒、恰盖、刀告4乡镇。持续加强西南部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草地资源质量,强化草原、土壤的固碳功能。对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对禁牧区以外的草原实行季节性休牧,因地制宜开展划区轮牧,促进草畜平衡。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全面贯彻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完善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度,加快建立全民所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和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强化草原生态管护。实施生态畜牧业点建设,重点推进牦牛、藏羊生态养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良种繁育水平,优化畜群结构,提高优质适龄母畜比例,加快出栏周转,完善畜禽养殖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牦牛肉、藏羊肉加工、包装、储运技术体系,打造牦牛藏羊绿色高端品牌,建设高原绿色有机畜产品新高地。充分开发西南部草地生态价值,在严格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西南部草原游牧文化旅游,开展牦牛、藏羊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打造绿色生态、品质高端、资源高效的西南部牦牛、藏羊特色产业带。

(二)西北部高原生态农牧交错区。包括合作市全部乡镇,碌曲县的阿拉、双岔2乡镇,夏河县的拉卜楞、达麦、王格尔塘、扎油、唐尕昂、麻当、曲奥、吉仓、博拉、阿木去乎10乡镇,卓尼县的康多乡。加强西北部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山地草原固碳功能,坚持以草定畜、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制度,促进山地草原资源的再生,达到草畜生态平衡;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控,以及人工草建植、免耕补播、围栏封育等措施,加强建设本土草种繁育基地。在严格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重点推进奶产业发展及牦牛、藏羊集约化养殖,开展藏羊、牦牛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构建标准化养殖-草场改良草畜平衡-良种引进-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草场的循环生态链条,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创新西北部牦牛、藏羊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积极协调乳品加工企业建设生鲜乳收购站,擦亮“中国牦牛乳都”底色,建设“高原绿色奶源基地”。推进西北部牦牛、藏羊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牦牛、藏羊品牌,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借助藏族文化、高原草原生态特性,丰富牦牛、藏羊品牌文化内涵,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深度挖掘地域生态价值,大力发展西北部高原草原旅游。

(三)东北部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包括临潭县全部乡镇,卓尼县的柳林、木耳、纳浪、藏巴哇、洮砚、申藏、阿子滩、喀尔钦、扎古录、勺哇10乡镇。加强东北部丘陵山地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推进丘陵耕地保护和节水工程建设,持续推广全域无公害、全域无化肥生态农业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促进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在东北部丘陵山地农牧交错区大力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种养示范区,发展舍饲养殖和标准化种植,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重点推进牛羊短期育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推进藏中药材、高原夏菜绿色生产,建设“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生产基地”完善绿色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绿色标准化基地,打造藏中药等区域绿色高端品牌。研发种养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探索建立粪肥运输、使用激励机制,培育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东北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

(四)东南部森林生态涵养区包括舟曲、迭部2县。持续加强东南部高山峡谷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增加林草资源总量,提高林草资源质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东南部高山峡谷区域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价值,强化森林固碳功能。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持续推进畜牧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开发屠宰加工及储运节能设备创新技术体系。突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重点推进以蕨麻猪、从岭藏鸡、食用菌、经济林果等为主的多元化生态特色种养殖,打造区域特色种养业绿色品牌,实现高品质、高端化、高效益,打造“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森林生态价值,充分利用东南部藏族乡土文化价值,开发集森林生态康养、运动探险、特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特色休闲旅游。








附件4:

甘南州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工程项目计划

一、项目概况

   计划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期间,重点实施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绿色农业产业链提升工程等4项工程18个建设项目,2022—2024年累计总投资39.04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8.87亿元,地方自筹14.1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5.99亿元。其中:

(一)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含“甘南州耕地质量提升、甘南州现代种业提升、甘南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黄河上游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甘南州牦牛藏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甘南州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保种场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共投资10.27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82亿元,地方自筹2.8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61亿元。

(二)“五无甘南”建设工程。含“重点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4个项目,共投资10.3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5.82亿元,地方自筹3.3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1.1亿元。

(三)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含“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湿地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甘南州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4个项目,共投资12.09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6.48亿元,地方自筹5.61亿元。

(四)绿色农业产业链提升工程。含“甘南州牦牛乳品生产加工体系升级改造、甘南州农产品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甘南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培育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共投资6.38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75亿元,地方自筹2.3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28亿元。

二、项目建设措施及任务

围绕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产业链打造等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系统梳理重点工程项目,明确重点任务职责分工。

(一)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

1.甘南州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动落实耕地轮作制度,稳步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绿肥为重点,提升耕地质量。到2024年,投入有机肥及复合生物菌肥30万吨,推广秸秆还田面积30万亩,推广耕地轮作30万亩。在夏河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粪肥还田面积30万亩。(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畜牧兽医局、州供销社配合相关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甘南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开展农田整治建设,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农田输配电设备等为重点,改顺坡种植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到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8.35万亩。(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甘南州现代种业提升项目。以青稞、油菜和冬虫夏草、羊肚菌、藏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农作物为主,建设甘南高原特色作物种植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甘南高原特色作物育种中心、甘南高原特色作物试验中心,累计完成建设青稞、油菜、高原夏菜、藏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建设种质资源库4个。(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甘南州牦牛、藏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在玛曲县阿孜种畜基地建设国家级甘南牦牛保种场,在玛曲县西科河欧拉羊种畜基地建设国家家欧拉羊保种场,主要包括建设低温保存设施、标准化畜禽棚舍、库房、加工车间、青贮窖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场区道路、污水处理池、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配套品种保存、生产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防疫、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构建试验物联网系统和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州畜牧兽医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1.甘南州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开展甘南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监测;实施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开展中-重度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修复试验;建立甘南州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数据平台。每年度完成甘南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面积2.35万亩,实现甘南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开展甘南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大宗农产品安全监测,按照150亩1个点位补充布设甘南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频次。开展甘南州中-重度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修复试验,治理修复试验田面积达20亩。建立甘南州耕地土壤环境和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数据库,构件信息化管理平台1个,实现全州农用地动态分类管理。(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重点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持续完善国家和省上确定的重点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配套建设力度,确保做到污水应收尽收;以提高黄河干支流沿线的重点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为重点,确保重点镇建成区范围内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2024年,重点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住建局牵头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以农村垃圾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4年,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平均达到100%,全面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形成常态化治理格局。(住建局牵头州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甘南州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州域内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畜禽粪肥田间贮存和利用设施得到全面完善,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逐步规范,粪肥还田利用渠道畅通,项目实施地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州畜牧兽医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5.甘南州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开展县乡(镇)村三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支持蔬菜仓储加工企业引进尾菜处理加工技术装备,建设尾菜饲料化生产线、快速堆肥装置,开展尾菜生物堆肥发酵试验、沤肥、沼气化利用技术推广。扶持新建改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3个,新建改建40个高标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扶持建设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2个,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收储网点(基地)15个以上。建设尾菜处理(资源化)利用生产线1条,开展尾菜处理利用技术推广面积2000亩以上。到2024年底,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尾菜处理率均达到85%。(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三)生态保护修复

1.甘南州黄河上游土著鱼类保种场建设项目。建设孵化室360 ㎡,育苗室 542.5 ㎡,人工驯养池710 ㎡,进水口曝气池670㎡,鱼苗池暖棚640㎡、饲料加工车间及库房300㎡等,配套购置生产及实验室配套设备26 台套,引进亲本1500尾。(畜牧兽医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甘南州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依据黄河、洮河、大夏河三大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统筹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区域地形地貌、植被、水资源状况差异性,选取生态地位重要、生态基础脆弱、具有典型代表的相对集中连片地区,在三个治理单元中布设8个子项目,围绕本区域人工造乔木林、人工造灌木林、封山(沙)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围栏封育、草原改良、工程固沙等措施,通过采取林草一体化综合系统的生态建设,增强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完成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1.41万亩,围栏建设70万米,人工种草2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修复60万亩。完成沙化治理(工程固沙)3万亩。(州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湿地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实施区域为玛曲县湿地、达久塘沼泽湿地、佐盖多玛沼泽湿地、李恰如牧场沼泽湿地、甘加沼泽湿地。通过重点沼泽湿地围栏保护、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漫水坝建设、生物围栏技术和沼泽植被恢复示范推广等湿地保护修复措施,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和管理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至2024年,完成5片重要湿地生态修复 35102hm2,退化湿地植被恢复12680hm2,修建漫水坝51座,生物围栏技术推广1333hm2,沼泽植被恢复示范推广6340hm2,围栏保护104.41万米等,设置各类标识牌1960块等。 (州自然资源局牵头,州林业和草原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甘南州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依据流域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选取生态地位重要、生态基础脆弱、具有典型代表的相对集中连片地区,在2个治理单元(白龙江迭部段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单元、白龙江舟曲段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单元)中布设4个子项目,围绕本区域退化林修复、封山(沙)育林、围栏封育、草原治理等措施,通过采取林草一体化综合系统的生态建设,增强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完成退化林修复1.9万亩,封山(沙)育林6.55万亩,草原围栏10万米,退化草原改良10万亩。州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四)绿色产业链打造

1.黄河上游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在夏河县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6.3万亩,实施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工程,构建草原畜牧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成4个牦牛藏羊扩繁基地,完善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扶持屠宰加工企业交易市场同步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完成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目标。州畜牧兽医局牵头,州林业和草原局配合夏河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甘南州牦牛乳品生产加工体系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合作市高原牦牛乳品加工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3393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182平方米,建成化验楼、生产车间、物流仓库、动力中心等设施。实施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牦牛乳制品流程型智能示范工厂建设项目,改造牦牛乳粉、干酪素等乳制品智能化生产线2条,购置设备418台(套)。建设年产3000吨特殊膳食食品和保健食品生产线1条。(工信牵头州畜牧兽医局配合,合作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甘南州农产品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防控等节水节肥节药技术,集中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等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累计建设蔬菜、羊肚菌、藏中药材、青稞、油菜等特色农作物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甘南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扶持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引导县域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产业协会。制定“一企一策”,引进一批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做强一批本土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以“五有”合作社建设为抓手,有序开展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深入实施家庭农牧场培育计划,建立健全州、县级示范性家庭农牧场认定管理办法并开展认定工作。到2024年,扶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300个,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50家。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5.甘南州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奖补项目。建立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配套设施。加大“三品一标”认证补助及后续监管,培育“甘味”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一批以牦牛、藏羊、蕨麻猪、青稞、藏中药材、食用菌等为核心的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整体形成甘南特色地理标志型产品体系。“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8%以上,数量达260个以上。(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畜牧兽医局配合,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三、绿色发展模式

主导产业

主导品种

绿色发展技术模式

畜牧业

牦牛

优良品种选育、高效低抗疫苗应用、饲料霉菌毒素防控技术、畜禽绿色规范化饲养技术、规模化养殖场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畜禽水产疫病监测诊断与防控技术、种养结合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藏羊

蕨麻猪

从岭藏鸡


中华蜂

采用自然隔离杂交育王技术,进行提纯选优,采用新型标准蜂箱(活框饲养技术)进行饲养管理,对现有种群进行提纯复壮,提高其生产性能,全面提升中华蜂良种供应能力

特色农业

食用


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定向育种高效筛选技术模式;食用菌育苗移栽、机械采收技术装备;食用菌无害化病虫害防控技术;菌渣二次种菇、饲料化、基质化、肥料化综合利用技术和保鲜加工技术

高原夏菜

高效优质新品种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熟化与集成示范抗病虫品种区域技术示范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防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与节水技术

青稞

藏中药材

油菜

渔业水产

土著鱼及鲟鱼

优良品种选育、水产绿色提质增效养殖技术、水产营养精准供给技术、水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循环水及水处理等

聚焦主导产业、主导品种,甘南州重点打造如下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上一条:关于做好当前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下一条: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