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以来,全州各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9%,为近10年最少。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有效降雨严重不足,土壤含水量持续降低,旱情日趋加重,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为有效应对旱情影响,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全州农技系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力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一是迅速行动开展抗旱减灾。全州农技系统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号召,按照州农业农村局具体安排,立即行动起来,及时印发《关于迅速开展抗旱保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研究制定了《甘南州当前抗旱工作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距离基层近、贴近农民近、服务指导近的优势,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减灾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二是全员下沉开展抗旱减灾。州县乡农技系统三级联动,共抽调177名农技人员开展墒情监测、旱情调查、政策宣传和抗旱技术指导等工作。各县市农技站组织全体干部下沉乡镇、村社,逐村对受旱农田开展排查,发动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群众分批分组深入田间地头参与抗旱保苗工作。

三是跟踪监测开展抗旱减灾。充分利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以及应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等设备,以无灌溉条件的坡旱地为核心调查区,迅速开展墒情定期监测,依据土壤含水量和农作物田间长势,分区域、分旱情、分作物摸清受灾底数。截止目前,全州农技系统跟踪监测土壤墒情57 点次,其中5月19日中度以上干旱39点次,5月22日人工增雨后中度以上干旱3点次,旱情得到明显好转。
四是多措并举开展抗旱减灾。 各县市根据本地旱情发生情况,依托气象部门预报,结合作物生长特性和水肥需求规律,抓紧落实抗旱措施,将受旱损失将到最低。对有灌溉条件的区域,积极开展就近取水灌溉。截止目前,全州累计投入抗旱机具776台次,灌溉面积1.92万亩。并通过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保水剂等“一喷三防”技术措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已完成5.26万亩。
五是强化研判开展抗旱减灾。通过苗情、病虫情调查研判,中度以上干旱区域油菜跳甲普遍发生,蚕豆、油菜、小麦、青稞等农作物苗率在80%左右,党参、黄芪出苗率在60%-70%左右,当归出苗率在75%左右,长势较弱。各县市农技部门抢抓春播作物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深入重点乡镇开展抗旱节水技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宣传指导21场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下一步:全州农技系统要抢抓新一轮降雨的有利时机,对播种后已不能出苗的地块,组织群众及时抢墒抢种早熟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白菜型油菜、荞麦等生育期短的作物。同时,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持续推进“墒情、苗情、病虫情”三情调查,因地制宜指导受灾地区落实抗旱技术措施,指导无灾区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水平,力争无旱情地区多增产、受旱地区少减产,最大限度降低旱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