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全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坚决贯彻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在州农业农村局和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秉持农技队伍优良传统,按照“试验先行、示范引领、推广见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思路,遵循“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指导服务方式,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坚起粮食安全、产业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责任,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南实践崭新篇章中贡献农技力量。

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安全
青稞是甘南州主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生产直接关系到全州粮食安全。“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了青稞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原种基地建设及提质增效工作,累计建设青稞原种繁育基地2517亩,生产原种58.95万公斤,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447万亩,生产良种332.51万公斤,供应大田播种面积近20万亩,惠及合作、碌曲、卓尼、临潭4县市15个乡镇19个行政村3814户农牧户。青稞产业化良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建立了“原原种+原种+良种”三级良繁体系;“农业单位+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的青稞制种生产模式日趋成熟;完成了以甘青8号、甘青10号为代表的新一轮青稞品种更新换代;“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的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以合作市勒秀、碌曲县阿拉、双岔镇为主的“洮河沿岸青稞制种核心区”已具雏形。

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契机,着力推进农业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推广科学施肥496.19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23.63万吨,完成了全州7县市耕地质量评价成果报告28份,为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和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农业科学依据。全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46%,绿色防控率达到52%,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

全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州各类项目22项,涉及品种引进、良种繁育、特色产业、绿色生产、土壤肥料、机械配套等多项领域。二是开展技术攻关。依托“组团式”帮扶、“专家工作室”、“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科技特派员、“产学研”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展试验示范70项,引进新品种94个,引进新技术及技术集成创新7项,新产品8个,新模式3项。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围绕青稞、药材、高原优势农作物等特色产业,累计建立特色农作物示范点43个,示范面积达到2.38万亩。四是推进技术普及。围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青稞”九大产业,累计开展技术指导65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2950人次,举办“田间课堂”26期,累计宣传指导农牧民1260人次。

全力推进重大工作任务

一是组织开展了甘南州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州已完成4948个表层样点和253个剖面样点的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制备与检测化验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全面进入成果汇总阶段,为摸清土壤家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组织开展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全州共筛选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65种、病虫害14种,设置踏查路线20条,设置踏查点117个,踏查工作覆盖了67个乡镇、街道,为全面摸清全州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底数、保障农业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全力推进农技队伍建设

“十四五”期间,州农技站先后获得省州各类表彰奖励9项,其中获得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甘南州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甘南州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荣获全州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组团式”帮扶优秀团队等称号,2023-2024年连续两年评为全州农业农村系统优秀单位,4人入选省州领军人才,1人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授予专家工作室(站)2个,晋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4人,高级农艺师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