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甘南草原水草丰美、生机勃勃,在辽阔的夏河县科才镇牧场上,肥壮的牦牛悠然自得吃着草,这一幕与蓝天白云、还有星星点点的帐篷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一大早,牧民才让塔就来到合作社牧场帮忙,今天他们特意挑选了一块茂盛的水草地,来犒劳他们的牦牛“宝贝”。今年63岁的才让塔是夏河县科才镇赞布宁行政村格高尔自然村的村民,自家养殖60多头牦牛,之前因养殖技术落后,牦牛仔畜成活率低,收入不高。2020年,格高尔村成立了嘎威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集中养殖牦牛,才让塔看准时机,第一时间加入了合作社,彻底告别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养殖模式。
牧民 才让塔 :我在合作社放牛,以前生活条件并不是特别好,自从参加合作社以后,家里的牛养在这里,合作社还给我们发工资,生活越来越好了。
看到才让塔获得经济效益后,格高尔村60多户群众纷纷加入了合作社,通过划区轮牧、分群饲养等科学养殖举措,彻底改变了过去牲畜养殖的恶性循环,实现一年四季都能有序出栏,大幅提高了牧民经济收益。
科才镇嘎威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道高让:我们这个合作社建的时候有106只牛,去年又增加了四五十头牛,今年生的小牛也有七十多头。(我们)牛的质量好了,把小牛卖给群众,群众自己养的牛的质量也高了。
傍晚,夕阳印照下的草原更加静谧美好。科才镇琼浆闹日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巴吆喝着,和牧民一起驱赶着几百头牦牛走向牧场围栏。
高巴是镇上有名的养牛“高手”。他告诉记者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按照“合作社+养殖场+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统一开展指导标准化暖棚建设、提供良种牦牛、开展疫病防治、统一购买饲料、提供技术指导、畜产品销售、多元化建立养殖牦牛产业链,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目前,琼浆闹日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成立初的400户发展到750多户,覆盖了科才镇的3个行政村,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繁育及销售一体的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科才镇琼浆闹日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高巴:我们这个专业合作社,主要走向现代化产业,牦牛质量提高了,自己收入也提高了。现在政府对畜牧业防疫工作也做的特别好,我们牦牛的品种,各方面都好。我们(合作社)的收入也很客观,主要也用在教育上,比如,科才小学、科才乡贫困户、养老院,我们都有帮助。
为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夏河县持续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强化疫苗接种管理,严格按照“一牛一针头”进行免疫注射,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应免畜免疫密度均达到100%,保障了牦牛良种繁育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夏河县科才镇海拔高、年降雨量多、水草丰盛,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镇共有养殖牦牛专业合作社23家,牦牛存栏17990头。全镇以“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模式,按照生产环境生态化、市场产品绿色化、特色产品品牌化的要求,通过高标准打造牦牛规模化繁育基地,优化畜群结构;通过建设牦牛育肥基地,高标准实现草畜平衡;通过智慧牧场建设实现科学管理、规模养殖,同时也依托智慧牧场通过网络认购的形式实现产销对接,从而逐步带动牧旅融合发展。
甘南州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王卫: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成8个万头牦牛养殖育肥基地和5处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培育5户牦牛肉乳链主企业,逐步健全完善牦牛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服务保障体系、饲草料供应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使牦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牦牛产业作为甘南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承担着国家“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也承载着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甘南州将把牦牛产业作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突破点”和“示范点”,以生态保护、科学生产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精细分割、规范标准政策支撑、引智引商拓展消费市场、数农数商平台等助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甘南牦牛地理标志品牌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特质,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实施牦牛产业效益提升计划和生态养殖、收购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链条突破行动,加快推进牦牛乳产业发展步伐,全力打造甘南“中国牦牛乳都”品牌,使“高原之舟”变为“增收之宝”。
来源: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