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业专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业专家
【乡村特色产业】《甘肃日报》专版之三:“小木耳”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卓尼县大力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走笔
发布日期:2024-03-04 作者: 来源:

木耳镇博峪村“格尔康”营地。

韦德占 王芝莲 梁红芳

群山环绕、泉水甘甜、林木繁茂、空气洁净……卓尼优越的生态条件,赋予了黑木耳良好的生长环境。

走进卓尼县木耳镇出纳村,成片的木耳大棚在青山脚下星罗棋布。棚内吊挂起来的圆柱状木耳菌棒上,长满了黑黝黝、肉嘟嘟的黑木耳,如同恣意绽放的花朵,煞是好看。村民提着水桶、箩筐,穿梭在菌棒之间,采摘、运输、晾晒,一派繁忙景象。

正在娴熟地采摘木耳的村民刘拉目欣喜地说,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让她感到十分满足。

今年以来,卓尼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依托资源禀赋,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紧紧围绕“11358”发展思路,立足实际,深入实施以食用菌、青稞、油菜、中药材、高原夏菜为主的“五个万亩”现代种植业培育行动。特别是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特有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卓尼黑木耳“肉厚耐嚼、韧而不硬”的卓越品质。今年,卓尼县建设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10个,黑木耳、玉木耳、赤松茸等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2.82亿元。卓尼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卢勇说:“卓尼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种植。尤其是木耳栽培,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总结出‘木耳+高原夏菜+羊肚菌’与‘春木耳+秋木耳+冬季羊肚菌’一年三茬轮作模式。主要栽培半筋系列的黑木耳和白玉木耳,以大棚吊袋和大田地摆方式栽培,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

发展产业,人才是关键。卓尼县创新实施“千人千万”培训计划,在全县45个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累计培训黑木耳种植技术人才2620人次,为黑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卓尼县共有木耳产业龙头企业4家、合作社35家、种植大户53家,引培美石菇源、车巴实业等企业建成菌棒生产加工厂2个、菌棒生产基地2个,建成食用菌冷链分拣中心和废弃菌棒资源化利用加工厂各1个。引进美石菇源、菌味生态、纳朵朵、山珍土特产等龙头企业开展木耳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形成“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加工销售”链式发展模式,全产业链带动农户5680户9950人,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随着黑木耳产业规模化、科技化、长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到卓尼参与这场“木耳盛宴”。蒙俊杰是一名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靠着种植木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我现在自己种木耳,有14个木耳种植大棚和50亩露天木耳田。之所以敢尝试创业,是因为前期有政策扶持,而且销路不用担心。”蒙俊杰说。

图片

木耳镇秋古村木耳采摘。

目前,“卓尼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已进入国家审核阶段,卓尼木耳干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摊点零售、超市零售、电商等渠道,已远销全国多个城市,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品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今年9月份,卓尼木耳亮相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清真食品展览会,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关注。在今年黑龙江牡丹江召开的全国食用菌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卓尼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确定为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黑木耳主产县、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

从小作坊运营到合作化种植,从种植大户到龙头企业,从土地流转到务工学技术,从人才引进到大学生返乡创业,从菌棒生产到种植加工,卓尼木耳走出了一条 “党组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基地+人才+农户”的产业联动之路。

如今,黑木耳产业在卓尼遍地开花,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甘肃日报


上一条:甘南: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下一条:踏着新时代的步伐 走过了不凡的365天 ——卓尼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