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务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信息
产业有了“安全网”农民吃下“定心丸”——甘肃农业保险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1-11-23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甘肃,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2018年以来,为了确保群众发展产业“不白干”,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将农业保险作为构建扶贫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保障农户增收的兜底措施,全面实施农户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基本实现了农业保险对“所有依托产业脱贫的贫困户、贫困户主要增收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动双重风险”三个全覆盖,构筑起了一张强有力的农业风险防范网,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之一。

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近年来,甘肃把农业保险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举措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建立了完整的政策体系、统筹协调机制、部门联动机制,为全省实施产业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更在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系统谋划,为特色产业发展构建“安全网”

“农业保险起了大作用,让我以后都能放心踏实种苹果。”天水市秦安县兴丰镇何杨村果农牟明喜对记者说,多年来,他和瘫痪在床的儿子靠家里种的6亩苹果、核桃等维持生计。去年,家里的苹果树遭受冰雹灾害后,县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事务中心和县农业农村局、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勘察灾情、收集受灾数据并拍照取证。在理赔阶段,他家的部分苹果得到了保险公司1000多元的赔偿。

苹果产业是甘肃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也是主产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面对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双重风险及其对群众增收脱贫产生的影响,甘肃立足省情实际,围绕包括苹果在内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把农业保险作为有效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关键举措,不断强化系统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李旺泽说,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了“成本垫底、收益托底、六大产业全覆盖”和“三年兜底、五年平衡,区分特点、精设品种,普惠与特惠兼顾”的农业保险工作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需求、财政承受能力和农业保险现状的基础上,出台了《甘肃省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甘肃省农业保险(2018-2020年)农产品价格采集和发布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业保险配套政策体系,为农民群众依靠产业实现增收构建起了“安全网”、装上了“稳定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肃又制定实施了《甘肃省2021-2023年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农业保险持续稳步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甘肃不断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工作体制机制,在省级层面建立了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财政、发展改革、商务、地方金融监管局、甘肃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力保障工作落实;建立了三级财政分担保费补贴机制;出台《甘肃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县级作为实施主体,把农业保险“承办机构选择权”连同“计划任务”“保费补贴资金”全部下放到县一级。此外,甘肃还将农业保险工作列为县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强体系,持续提高保障标准和能力

近年来,甘肃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着力建强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户收入稳定、防止脱贫户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2020年,甘肃农业保险累计实现签单保费45.29亿元,参保农户达515万户,有356万户次农户受益。

“从2018年起,我省在原已开办10个中央补贴品种和苹果、中药材2个省级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增设开办了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设施蔬菜、育肥猪、鸡等6个省级补贴品种,使中央和省级补贴品种共增加到18个。其中,育肥猪在2020年被纳入了中央补贴品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处长安国民说,今年,全省开办农业保险品种达到了104个,其中中央补贴品种12个、省级补贴品种10个、市县地方特色品种82个,“中央补贴品种保大宗、省级补贴品种保特色、市县补贴品种作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安国民介绍,今年,甘肃将农户参保需求较高、增收作用较大的花椒、樱桃、桃3个品种纳入了省级财政补贴范围。为促进低风险区域蔬菜产业发展,甘肃将河西五市露地蔬菜保险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进一步调动低风险区域农户参保积极性,助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当初,我们聚焦稳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种养产业收入,对贫困户参保给予保费减半的特惠政策,贫困户参保只需缴纳总保费的10%。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参保继续给予缴纳总保费10%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业金融保险工作总站站长廉政学说,截至目前,今年全省已实现签单保费18.38亿元,落实种植业承保面积1585.76万亩、养殖业承保数量2907.58万头(只),有174.37万户参保农户、88.17万户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参加了农业保险。

创新探索,推动农业保险拓展功能

今年夏季,甘肃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庆阳市、白银市、定西市等8个市(州)27个县区的玉米、马铃薯等秋粮作物受灾,对农户的稳定增收造成了一定影响。灾情发生后,甘肃各保险机构已先后为群众赔付旱灾赔款5951.82万元,理赔面积达35.26万亩,已有5.27万户农户受益。目前,全省旱灾理赔仍在进行中。

这要归功于甘肃创设的“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在设计种养产业综合保险时,甘肃按照“自然风险大的品种保成本,市场风险大的品种保收益”的原则,将玉米、马铃薯等12个品种纳入保障自然灾害为主的成本保险,将苹果、中药材、高原夏菜等6个品种纳入保障适当收益的收入保险。

甘肃通过探索农业保险发展新模式,拓展农业保险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农业保险工作对特色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的保障能力。

天水市麦积区通过探索建立“1216”农业保险工作机制,一手抓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有效防范了自然灾害风险;一手抓农产品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冷链加工,实施“保险+期货”,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麦积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说,麦积区建立了“农业保险+轻资产”“农业保险+三变”“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合作社带贫”“农业保险+脱贫奔小康产业园+贫困户”“保险+期货”6种农业保险新模式。

苹果“保险+期货”是甘肃从2018年开始探索的项目。这一价格保险新模式充分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在给农产品购买自然灾害保险的基础上,又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给农户上了市场风险保险,有效对冲和分散了保险机构因价格波动造成的经营风险,保障了农户特别是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狠抓服务,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服务是农业保险产品落地、实现惠农支农效果的关键。为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甘肃积极做好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到户工作,对农业保险承保到户、理赔到户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实行“一户一保、一户一单、一户一赔”,为农户种养产业提供一揽子菜单式的风险保障。

“我们还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条款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保险产品服务质效。”廉政学说,今年,甘肃针对小麦、玉米、马铃薯等12个中央补贴品种及苹果、肉牛、肉羊等10个省级补贴品种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示范性条款,对82个地方特色品种分类制定了示范性条款,明确了各保险产品的保险期间、保险标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权利与义务、理赔处理等。

在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水平方面,甘肃还针对农险承办机构人员不足的短板,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全力打通农业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甘肃按照“一村一室、集中统一、综合服务”的原则,在全省建立了1049个乡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5788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

在定西市安定区,当地以“农金室”为载体,整合银行、保险机构等资源和力量,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保险投保以及贷款回收、“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等服务,“农金室”也成了银行、保险机构宣传金融、保险政策和知识的阵地,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种养产业综合保险的知晓度和投保积极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行政村一级,甘肃已初步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驻村工作队队长担任“农金室”主任,以村干部以及银行保险机构联络员、代办员为成员的“农金室”工作机制;在乡镇一级,初步形成了以乡镇分管领导、金融专干或经管站站长等担任农金站站长,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农金站工作机制,这为农业保险“投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农业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上一条:让田间沃野散发科技之光
下一条:抢抓最大机遇 促进互利共赢——甘肃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