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a>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技服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技服务
好事多“膜”变废为宝——甘肃省废旧农膜综合利用情况观察
发布日期:2020-08-01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甘肃是全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实践探索出了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针对随之产生的废旧地膜“白色污染”,发动农民“捡”、鼓励网点“收”、扶持企业“用”,通过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两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提起“农膜”这个话题,这些年总离不开“白色污染”四字。然而在甘肃省,农民不仅主动跟“白色污染”说不,还把农膜变废为宝。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并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崇霄说:“今年我们将以创建45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为抓手,继续深入推进全省废旧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实现覆膜区域回收全覆盖。”

  如何让“喜忧参半”的地膜真正“化忧为喜”,一场从研发到管理的创新性变革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

  向“白色污染”说不

  在甘肃,70%的耕地面积为旱地,水资源短缺是发展农业的最大瓶颈,2003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开辟了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但在发动这场农业“白色革命”的同时,也留下了“白色污染”。为破解地膜污染和回收难题,从2017年开始,国家在甘肃实施了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先后在甘肃45个县市开展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各类企业127家,设立乡、村回收网点1157个,各类覆膜作物面积共计2127.79万亩,农膜用量约15.68万吨,回收废旧农膜约13.57万吨,回收率达81.75%,农田“白色污染”势头基本得到遏制。

  回收上来的农膜去哪儿了?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是最近从各个乡镇回收的废膜,经过碎化、清洗、热熔后将再次成为塑料产品的原材料,可以生产聚乙烯管材、塑料容器、滴灌带等产品。”在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基地,秋后网点运来的废旧农膜堆积如山。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甘肃省废旧农膜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回收的废旧农膜进行再生塑料颗粒生产,用再生颗粒进行深加工,适用于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另一种是将回收的废旧农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矿渣,加工生产下水井圈、井盖、城市绿化用的树篦子等再生产品,这种方式多在河西灌溉区使用。

  在科技研发方面,甘肃省积极探索传统地膜减量替代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用机器就可以铺,地里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不错,也不用再去回收废膜,对我们来说用起来很方便。”山丹县旭辉种植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李鹏说。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可在微生物环境下较快降解的新型地膜。目前甘肃省在地膜推广应用和回收利用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大田大宗农作物上,推广使用高标准易回收地膜,严控废旧地膜增量、减少存量;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区和作物上,积极探索试验示范多年用环保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科技助力,高效利用。

  “拾”回的循环经济

  要想真正实现从“农膜满天飞”到农膜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转变,首先要发挥农户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废旧地膜的产生量大面广,捡拾废旧地膜农民是主力军,也是决胜队,不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解决废旧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高尚宾副站长说。

  张掖市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地膜覆盖率达87%。家住蓼泉镇墩子村的村民闫天成,去年种植40亩的制种玉米,从今年立春起,一家人捡拾废旧地膜,目前用废旧地膜兑换了10卷合计50公斤的新地膜。“地膜回收可以换取新地膜,我把家里的地膜进行秸秆分离后,全部交到村上的回收站,不仅减少了一部分农资费用支出,也使村子环境变好了。”闫天成说。

  为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力度,临泽县建成1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24个废旧农膜回收站和47个村级回收点,并组织70多名回收人员,在每年春秋两季揭膜、覆膜的关键时间节点,进村入户开展集中回收,做到一边田间清理、一边跟进回收,并将回收重点放在田间地头残膜集中区和道路沿线、村舍周边等散落区,形成了“千家万户捡拾,千军万马回收,多家企业加工利用”的局面,回收加工厂每天收购废旧农膜达数十吨。

  为了将回收的农膜变废为宝,榆中县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合作社帮扶,建成了2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33个废旧农膜回收站。农户给回收站上交5公斤废旧农膜兑换1公斤新膜的政策回收废旧农膜,回收站回收的废旧农膜上交给废旧农膜加工厂,废旧农膜加工厂按100元/方(600元/吨)补贴给废旧农膜回收站,对于回收加工企业按照每吨200元资金予以贴,同时,鼓励各村社自建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实现农户就近上交废旧农膜,降低群众收集上交废旧农膜成本。兰州金土地塑料集团公司总经理金鑫海说:“在不增加产品用量的前提下,我们通过技术革新,大幅度提高了农膜各项物理性能,降低了农膜回收难度,并且回收来的废膜具备高质化再利用的价值。”据他估算,易回收地膜加工利用成本较劣质地膜降低近4成,同时再生的聚乙烯颗粒价格较劣质地膜高出近2成。

  为了形成废旧农膜回收长效机制,榆中县制定了《榆中县废旧农膜回收以旧换新管理制度》及《榆中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站点管理制度》,规范了废旧农膜回收机制,调动了农户上交废旧农膜的主动性、回收站点回收废旧农膜的积极性、废旧农膜加工厂回收加工的能动性,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变身扶贫“利器”

  作为全国典型的贫困省份,以抗旱增产为核心特征的旱作农业就成为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动力,随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也成为当地百姓实现脱贫摘帽的利器手段。甘肃省通过发展回收经纪人、流动商贩,在偏远地区设立固定回收网点等形式,形成了“农民捡拾交售、商贩流动收购、回收网点集中、企业加工利用”的市场化回收利用体系,在实现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致富。

  静宁县属于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吴永宏是静宁县四河镇华沟村的贫困户,由于要照顾家中母亲和患病妻子,无法外出打工。2019年他共捡拾废旧农膜60吨,通过地膜“以旧换新”和网点交售,在保证自己耕地用膜外,还取得收入2.6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捡拾交售废旧农膜10吨,收入4500元。而对于高台县黑泉镇十坝村的农户常学春来说,“残膜以旧换新”政策更让他乐开了花。“我去年一共种了40亩辣子、制种西瓜和甜菜,都是覆膜的,一亩地用膜6公斤左右。秋天捡拾的时候比起前些年用的那个薄膜好拾多了,都是整块的。我的40亩地,我们两个人5天就捡拾完了。村上就有回收站点,交售很方便,站点按照新旧地膜不低于1∶5的比例兑换,我捡的废旧地膜折算了200多公斤,给我兑换了40公斤新膜。”

  近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于2020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农业农村部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农田地膜残留量明显下降,当季地膜回收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膜覆盖面积基本实现零增长,地膜污染严重地区率先实现负增长。甘肃省作为农业地膜使用大省,地膜回收再利用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群众协同发力,切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善始善终中善作善成,在持续用力中久久为功。

上一条:甘肃:粮改饲实现种养双赢
下一条:州农科所:技术服务到田间,农民群众展笑颜